天津银行亦在今日中午发布公告,称其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一起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人民币7.86亿元,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
年内票据案涉案金额已达56.7亿元
天津银行票据案,加上今年一月份农行39.15亿票据案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9.69亿票据风险事件,今年以来,三起票据大案累计涉案金额已经达到56.7亿元。
天津银行票据案是怎么发生的?按照一位知情人士的说法,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了这起票据案的大致脉络。
A为天津银行,
B为票据中介,
C为某银行西安分行,
D为浙江一家地方股份行
第一步:A与C达成票据回购交易,但C的同业户实际控制人为B,D在其中充当通道作用,即过桥行;
第二步:约定票据融资利率之后,C将票据抵押给A做为担保物,A融出资金9亿元;
第三步:回购交易到期日,C向A取票,但未将资金全额偿还,仅仅归还2亿元,尚有7亿的本金以及利息未支付。
“本案涉及资金9亿,追回了2亿,天津银行公告的7.8亿风险金额是未归还的本金及利息。”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过桥行的存在,一家股份行票据总部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过桥行规模一般大于开票行,信用风险一般小于开票行,通过过桥行背书,天津银行的这笔票据回购交易才能合乎行内的业务规定,过桥行在其中则能获得10BP左右的收入。
票据业务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天津银行票据案和农行票据案非常类似,都是票据逆回购方在交易中心取走担保物(即票据),但回购款未能到账所引发,一位业内人士的通俗说法是 “钱还没回来,但担保物(票据)就被拿走了。”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操作过程中,的确会有这样的问题,但这是建立在常年做业务,比较信任的基础上。
案件的发生涉及到多个交易漏洞:
首先,作业系统上的漏洞。票据回购交易为纯线下业务,未有统一联网的托管机构负责结算、清算工作,因此交易上可能发生票、款不同时兑付的情况;
其次,内部操作流程上的漏洞。按照一般操作规范,票据提取与资金的划转到账应需要复核,确保交易无误。但该案是钱没回,票却被取走了。
此类风险如何防范?
此类风险事件屡次发生,如何才能防范?业内人士谈到以下两点:
首先,央行等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票据线下交易的诸多风险,未来可能强制推广电票。
“目前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有些银行规模本来就不大,现在已经只做电票,可以满足其业务需要;规模较大的银行,纸票只做本行开具的,行外票据则只做电票,以控制操作风险。”一家股份行票据业务负责人说。
制度层面,除了对建立全国统一票据交易所进行论证之外,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央行上个月已经向部分银行和财务公司下达《关于就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开展书面调研的函》,其中就有此条调研意见:“可否强制要求一定金额以上商业汇票必须使用电票办理?金额起点如何设置?”
近期,业内亦传来如下的监管部门讨论稿,明确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全部通过电票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单张金额在1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全部通过电票办理;到2018年底,各金融机构办理的电票承兑业务在本机构办理的商业汇票承兑业务中金额占比应达到80%以上。”
|
其次,在纸票向电票逐步过渡的过程中,现有纸票业务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理论上讲,在银行内部,票据业务涉及除了零售部门的其他所有业务部门,业务链条非常长,票据本来就是对企业的支付结算工具,所以涉及公司部;做业务都要有授信,所以风控部、授信凭证部有涉及;有核算就也就涉及计财部;还有同业部门、柜台等都有涉及。”上述业内人士说,但这并不代表需要各个部门都有人员相互串联才能违规操作。
事实上,这些部门只是会参与制度或产品的制定,而具体操作层面只要一个分行负责票据的老总签字就可以,所以就埋下了很多风险隐患,“农行票据案爆发之后,根据监管部门指导意见,不少银行已经将票据业务的权限收归总行,这样虽然影响业务效率,但对纸票线下交易的风控是大大加强。”
另一起票据案件 龙江银行中枪
4月6日,银监会向票据经营机构通报了近期的一起票据案件,但这起票据案件却错不在银行,而是有人假刻萝卜章,伪造龙江银行牡丹江分行汇票专用章和负责人名章,办理虚假贴现和转贴现业务,涉及金额6亿元,所幸资金已全部收回,通知原文如下:
预制围墙、彩钢围墙、铁艺围墙、铁艺大门、绿化工程。天津康事达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专业、专注、专心做好墙!全国定制电话:15922078431